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渴望民主、追求进步的农工党先驱们高瞻远瞩,做出正确光荣的抉择,积极响应号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筹建新中国。七十五年初心不改,一路携手,同心同行!
7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23条口号,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来之不易。“五一口号”提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联合政府的行动纲领,口号共有23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第五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派协商、联合政府,不搞一党专政之诚意,极大鼓舞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艰苦斗争的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表明了与中共团结一致、真诚合作的决心。以坚定的信念,辗转北上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就此揭开了多党亲密合作、建设新中国的新篇章。
7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23条口号,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经验弥足珍贵。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的。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五一口号”的发表,为新中国播下了中国新型政党关系、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种子。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在中国,没有反对党,也没有在野党。中国既不是一党专政,也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而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儿、好在哪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7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23条口号,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前途无比光明。75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已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这要求我们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四新三好”总要求,结合《统战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农工党中央“五大战略”,切实推进“五大建设”,不断提高“五种能力”。传承好农工党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近年来,农工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充分发挥在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人才集聚的优势,以推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线,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农工党党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格局,对城市规划建设各个方面进行全链条、全周期、全流程的深度调研,统筹家纺新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家纺新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