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下午,农工党南通市委会举办“关于南通‘无废城市建设’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路径和策略研究”课题座谈会,农工党南通市委会主委崔志明主持会议,课题组成员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吴琳,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冯俊,市社科联秘书长、编辑部主任王鹤远等参加座谈会。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管局等职能部门同志出席座谈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多亿吨。固废产生量巨大,资源化程度低,固废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巨大,浪费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垃圾围城现象异常突出。2021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2年1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江苏省全域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 
南通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核心城市,更需为加快城市一体化、现代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贡献南通经验。农工党南通市委会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南通在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技术投入、强化监管、培育固废市场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堵点难点。 会上,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周云智,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副处长朱丹等相关职能处室同志和调研组成员进行了热烈互动和深入交流,探索讨论如何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做到资金支持更有力、监管体系更高效、制度保障更持续等问题。崔志明表示,“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强化要素集聚,形成工作合力。农工党南通市委会课题组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为更好推进“美丽南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办公室 姚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