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我从医三十年整了,挽救了不少的生命,收获过快乐,也有过无奈。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见证着我的医者之路。 医务工作者是勇敢的,在灾难面前没有退缩。遥记当年非典、新冠,我的同行们冲出去了,北京小汤山、湖北武汉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汶川、雅安,总有一袭袭白衣在穿梭;平时的工作现实则是无止尽的值班、加班、门诊、急诊。从医30年,我没有休过一次长假,连当年结婚也只请了两天假就匆匆回医院上班,还是利用的周六周日。同事们说我是工作狂,患者家属说这个医生很负责,家人们说家只是我的“旅馆”……因为放不下病区的患者,放不下肩上的责任,放不下家属那期待的眼神,辛苦付出换来了病患的康复和生活的希望,我想是值得的。 从医三十年,践行点点滴滴,有些随着时间的久远已然忘记,而有些却印象深刻。记得刚工作时,有位患者出现了右心衰的表现,但心脏检查却怎么也检查不出,我那时仅仅是一个刚进临床的小医生,在值班时和患者细细交谈,更详细地采集了病史,患者告诉我,半年前因为和人打架被捅伤了一侧臀部,早已愈合。这似乎和心脏病没有什么关系,我又给他量血压,突然发现他的脉压很大。我便回去翻书,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次全面查体时竟然在他的右腹股沟处听到了杂音,我想会不会是动静脉分流引起的心力衰竭?第二天我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主任,在我们的建议下,患者转到上海医院做了血管造影。结果证实,患者的心力衰竭就是因为半年前刀伤导致的动静脉瘘引起的,最终他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这是我从医生涯中诊断出的第一例疑难杂症,从中我认识到,其实看病并不是太难,只要按照医学院学到的正规程序认真询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很多疾病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医者责任,如果没有一颗真诚替患者解除病痛的仁心,就没有拂去病魔的妙手,所以我一直把“仁心妙手”作为从医格言。从这以后的数年,我一直恪守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原则,做到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仅仅靠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就诊断并治愈了很多患者,解除了他们的痛苦,我也和许多患者成为了好朋友。 医学前辈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孝骞和汤非凡两位教授。汤非凡教授因为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和研制了中国的青霉素,奠定了他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张孝骞教授一生治疗无数疑难杂症,也在医学界有口皆碑。我经常思考,这两位先贤到底谁的贡献更大一些?我的恩师常说治病救人是个神圣的职业,对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而言,不放弃每一位患者,不轻言没有办法,对生命的尊重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灵魂,对生命的守护是我们一辈子的使命。虽然不能像汤非凡教授那样作出标榜青史的贡献,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一点点的收获,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欢愉,不负自己的辛勤劳动,也不负对患者的一点点贡献,也聊以自慰三十年来的辛勤。作为医者,这条路不管多么艰难,我依然愿意义无反顾的前行,因为我坚信:医者的风景在路上!(图文供稿:周晓兰)
|